? 近日,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學院10余位老師和20余名學生,來到通川區鳳北街道雙魚湖社區,給農民手把手傳授春大豆種植技術。這里有3000余畝青脆李,其中1000余畝屬幼果林,根據區里的要求,今年和明年要在中間套種大豆。
今年,通川區計劃糧食播種面積48.43萬畝。按計劃,各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均有增加,尤其是大豆,那么土地從何而來?該區將通過全面實施水稻和油菜輪作,以及通過幼果林間作、復耕撂荒地、騰退低效經濟作物等手段,全面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我們今年要擴種大豆4.98萬畝,任務已經全部下到各鄉鎮?!蓖ù▍^農業農村局局長楊馥繁說,不少鄉鎮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將比去年增加數倍,如金石鎮將在去年3000畝基礎上增加到8000畝,江陵鎮增加幅度更大,將從去年1000畝增加到5700畝。
轉變舊觀念,盤活閑置地
金石鎮位于通川區北部山區,平均海拔800米,全鎮3.2萬畝耕地,有2萬余畝梯田?!疤萏锕灿衅叽蟀鍓K,其中陳家坪梯田和土門梯田離金石云頂野生動物園近,曾經一度被當作配套景觀,搞農旅融合,夏季種水稻,冬季留冬水田?!苯鹗偢辨傞L張燈說。
夏季層層疊疊黃橙橙的稻谷,冬季藍天白云倒映在塊塊梯田,確實吸引了不少游客,但這樣讓土地閑置一季,顯然不符合當前政策?!敖衲?,我們改變觀念,稻谷收割后,全部種上油菜,春天油菜花開放,同樣美觀?!睆垷粽f。
而眼下時節,金石鎮為保證每一塊稻田都能種上水稻,3月初就積極動員各村開展旱育秧。張燈說,金石鎮推廣水稻旱育秧已有20余年的歷史,這種育秧方式省工省力,很適合當前農村實際;且金石鎮農民有種糧的傳統和偏好,幾乎每戶都有留守勞動力在家。
來到月巖村一個水稻旱育秧基地,村黨支部書記王清年介紹:“該基地共有20余畝,3月中旬村里發動3個小組選擇了這里,現在秧苗已經破土,到5月初就可移栽到田里,這3個組600余畝稻田可滿栽滿插?!背酥?,該村還有一個較大規模的集中旱育秧基地。
據了解,因海拔高、陽光充足,所以米質好,“金石高山大米”雖不是鼎鼎有名的品牌,但每年米一出來,立馬被本地市場搶光,甚至供不應求?!稗r民除了自己吃,有加工成米賣的習慣,每畝產1200斤稻谷,打成米約840斤,賣3元/斤,畝產值2500元?!?/p>
張燈說,金石鎮位于山脊,兩側順坡而下,各有5000余畝梯田。已成功創建“萬畝優質糧油示范園區”,今年將向創建市級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目標邁進;而且,在塊塊梯田四周的田坎和坡崖,都將種上大豆,寧愿讓人累點,絕不讓一點土地被浪費。
整治撂荒地,建設新糧倉
今年通川區將擴種大豆面積4.98萬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為3.18萬畝,特色產業基地間作大豆面積1.05萬畝,撂荒地復耕種植大豆6500畝,騰退低效經果林種植大豆1000畝?!傲袒牡貜蛪ǚN植大豆也將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睏铕シ闭f。
在金石鎮柳潭社區,村干部一直忙碌在撂荒地復墾現場。黨總支書記湯洪濤駕駛新購買的“沃德”牌大型耕地機,將那塊13畝大、已荒蕪十余年的田反復耕耘,直到達到符合播種標準為止。田邊堆滿從田中挖出來的灌木雜樹,有的雜樹已長到直徑30厘米粗。
“這塊田以前是7戶人在種,而且是年年栽秧的稻田,可惜荒蕪了這么久?!睖闈锵У卣f。這一帶,他們一共復墾了300余畝連片的撂荒地,并修了一條適合機耕機收的道路,接下來將全部種上玉米和大豆。根據專家的意見,為“兩行玉米+四行大豆”間作的模式。
此外,柳潭社區這300畝撂荒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經營?!耙蛘瘟袒牡匦枰度?,所以頭三年村民主動放棄了土地流轉費,第四年起每畝只給300元流轉費;土地產出收入將是一筆集體經濟收入。當然,村民可以在里面務工?!睖闈f。
今年金石鎮共將整治撂荒地2000余畝,全是按照宜機化的標準來整治的。其中全鎮集中整治1500余畝,農戶自行整治500余畝。整治出來的土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的有600余畝,由其他新型經營主體經營的有七八百畝,其余為一些小規模農戶代耕代種。
整治撂荒地,通川區今年將提高補助標準。全區匯總撂荒耕地面積為1.2萬畝,達州市給該區下達的整治任務為6000畝。截至目前,全區已整治5145畝,其中高標準整治1200畝?!斑@相當于建了座新糧倉?!睏铕シ闭f。
騰退低效林,擴大糧播面
“這一片以前是什么樣?”記者問江陵鎮副鎮長王小龍?!熬透抢镆粯??!蓖跣↓埢卮?。記者隨王小龍手指方向看去,那是一個長滿雜樹和灌木的小山丘,春天嫩枝嫩葉完全掩蓋了泥土的顏色,一片郁郁蔥蔥。而記者剛才所問的地方,則是順坡而下的塊塊新耕地。
這里是和平村和青龍村相鄰的地方,共400余畝?!?0余年前,當地群眾種核桃,辛辛苦苦幾年后,核桃總算結果了,但卻是品種雜、產量低且產品等次低,根本賣不了什么錢,于是農民漸漸廢棄?!蓖跣↓堈f,已廢棄六七年,雜樹和灌木越長越茂盛。
將核桃林清除,并將土地重新整理出來,這些工作均是由村集體負責完成的。據初步核算,平均每畝投入達1300余元?!柏斦醋罡?00余元補助外,其余得靠村集體自己承擔?!蓖跣↓堈f,將低效林重新騰退出來,為招引業主進入,并引導進行糧食生產提供了條件。
去年,首先引進了通川區馬鞍場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其中200畝改種了青脆李,今年準備在青脆李幼林行間種大豆。春節后又引進了四川梁好科技有限公司,將另200畝利用起來,準備推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秋季大豆玉米收獲后,還可以種油菜等作物。
王小龍說,這400畝低效林騰退出來后,流轉給合作社和公司,頭三年每畝流轉費200元,以后逐年遞增;村集體因整治土地投入大,故以此入股合作社和公司,占比30%,每年均可獲得一定分紅。據估算,這400畝地每年兩村可分紅將近20萬元。(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傳君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