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一臺臺耕田機齒輪翻滾,在田野里來回奔跑,幾分鐘時間,偌大的一塊田地被翻耕得疏松平整。清明剛過,4月6日,風和日麗,本是春耕春播的熱鬧景象,但在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的農田里卻難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原來,鴨池村通過土地托管,交由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集中管理,農民當起了“甩手掌柜”,成了“田管家”。
近年來,宣漢縣積極探索推行土地托管服務,大力發展稻田養魚,提升農業規?;?、產業化效益,有效激發了土地“錢”力,形成了農民增收、土地增效的良好局面。
土地托管
甩手掌柜奔“錢”程
宣漢是丘陵地區,坡地、山地居多,群眾耕作難、效益差。一度時間,群眾種田積極性不高,土地撂荒現象時有發生。
為破解這一難題,該縣搶抓被列為“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機遇,積極整合項目資金,加強土地整理和渠系設施建設,在胡家鎮鴨池村創新推行土地托管服務,建立宣漢縣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實行農業規?;蜋C械化,實現降低成本、農民受益。
在土地治理中,宣漢立足地形地貌,探索出富有丘陵山區特色的“長藤結瓜”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小并大、坡改梯,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山區田塊新格局。建成后,單個田塊面積大于2畝,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實現“旱澇保收、宜機作業、高產穩產”。大力推廣宣漢特色的“宣式U型渠”專利技術,極大降低了建設成本,破解了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高的難題。宣漢高標準農田建設集成了區域適宜化、水系優先化、坎埂牢固化、表土復位化、淹水調平化的“五化”標準技術體系,持續打造四川盆周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樣板。
群眾可采取全托或半托的方式,將土地托付給專業合作社,每畝土地只需支付六七百元托管費,耕、播、管、收等環節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年底收糧食就可以了。
今年50多歲的趙洪是鴨池村2社農民,多年的操勞讓他身上“鍍”了一層古銅色,“以前忙活一夏能曬脫皮,現在把自家10畝土地托管給專合社,每年穩收稻谷1萬余斤、魚3000余斤,年收入穩賺2.5萬余元!”
據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軍介紹,鴨池村現已托管土地3000畝,今年將擴大到5000畝,已與數十戶農民簽訂了土地托管服務協議,為農民節約直接種糧成本數十萬元。
“實行這種種植模式,既緩解了農村季節性缺勞動力,又確保了種植面積,有效解決了農民種田難、種田效益差、土地撂荒等問題?!毙麧h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唐貴成介紹,目前,全縣共托管土地34余萬畝,人均增收達到500余元。
稻田養魚
創新模式增“錢”力
鴨池村依托成立的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胡家分會和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在托管的土地上大力發展“稻魚綜合種養”,增強土地“錢”力,取得了可喜效益。
在稻田邊開鑿一條魚溝,稻谷生長期,魚兒可以越過魚溝在田里自由游弋生長。稻魚共生,魚兒可以吞噬田間一些害蟲,有利稻谷生長。同時,魚兒在田間游弋,也相當于以前人工薅秧,加速水稻生長。魚排出的糞便,也是水稻最好的肥料。稻魚共養共生,一舉多得。
“稻魚收獲后,專合社將以最低保護價以上的價格收購,不用擔心銷路?!兵喅卮妩h委書記馮涌掰起手指算起了“一田雙收”的細賬:稻谷按畝產1000斤計算,一畝稻田可收入1800元;魚按畝產300斤計算,一畝可收入4500余元……稻魚畝收入達6300余元,加上田埂種植玉米、大豆、油菜,一畝還可以收獲350元左右,總共畝產達到6600多元,比過去種單一的傳統作物收益翻了五倍。
到了年底,按照發展稻魚產業“137”分成模式進行利益分配。托管農戶與受托管大戶除去集體的1%總產值后,按照三七分成。
鴨池村生產的綠色優質大米,還申請了“稻魚香”商標,自制了禮品盒,1斤可多賣5元,按照一畝生產大米600斤計算,1畝就能多賣3000元。
“土地托管模式,讓撂荒地變成了金土地,土地增值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也富裕了。鴨池村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鄉村振興示范村’,2021年評為‘四川省產業興旺名村’,目前正在爭創省級三星級農業園區?!焙益傸h委書記覃航如是說。
種田打工
鄉村振興好“錢”景
土地托管業務從起初農民“不買賬”,到如今廣大農民自己算好了“收益賬”。
“我家有三畝多土地,我們按照每畝700元的價格交給‘田管家’托管,旱澇保收,每畝保底產量800斤?!碧焐傂卵看宕迕裣蚴缆芬荒樃吲d地說道,“農忙時節,我到農場或外出打工,每天工資至少100元,一個月務工收入就是3000元左右。之前自己種地,還要買種子、請人耕田收割,不僅農忙時節花費掙不了錢,還要倒貼2000多元。一進一出,每年僅農忙時間打工就可多掙五六千元,里外都是收益?!眹L到甜頭的向世路,今年早早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
“宣漢創新開展的土地托管模式,不僅破解了土地撂荒等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助力了鄉村振興?!毙麧h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海達表示。(張平)